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唐代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注释
⑴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⑵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展开阅读全文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创作背景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两首诗作于齐安(今湖北黄州),应是即景抒情之作。其创作时间当在秋天,具体年份不详。年份不详。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7-1078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

宋代李结

花圃萦回曲径通。小亭风卷绣帘重。秋千闲倚画桥东。双蝶舞馀红便旋,交莺啼处绿葱珑。远山眉黛晚来浓。
复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若将花卉论行藏

宋代李结

若将花卉论行藏。盍在凌烟阁上。
复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育王涵秋亭

宋代戴栩

流水山间只似秋,碧天无雨自飕飕。
寺童逻笋时敲竹,竹与水声相共幽。
复制
© 2018 阿六诗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