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纪·第四章
李密、汶山太守霍固、西夷校尉陈总,据成都反。
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帝位。丙寅,迁帝于金墉城,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宫。废皇太孙臧为濮阳王。五星经天,纵横无常。癸酉,伦害濮阳王臧。洛阳流人李特杀赵廞,传首京师。三月,平东将军、齐王... 阅读全文
列传·第十二章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父昶,魏司空。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 阅读全文
列传·第五十八章
李密 盛彦 夏方 王裒 许孜 庾衮 孙晷 颜含 刘殷 王延 王谈桑 虞 何琦 吴逵
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苞万象。 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若乃博施备物,尊仁安 义,柔色承颜...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五十六
李密、兗州刺史邢子才、南兗州刺史石长宣、齐州 刺史许季良、东豫州刺史丘元征、洛州刺史硃浑愿、扬州刺史乐恂、北荆州刺史梅 季昌、北扬州刺史元神和等,皆河南牧伯,大州帅长,各阴结私图,克相影会,秣 马潜戈,待时即发。函谷以东,瑕丘以西,咸愿归诚圣朝,息肩有道,戮力... 阅读全文
帝纪·卷十二
孝静纪
孝静皇帝,讳善见,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三年,拜通直散 骑侍郎。八月,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帝既入关,齐献武王奉迎不克, 乃与百僚会议,推帝以奉肃... 阅读全文
本纪·卷三
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遣司空韩轨率众 讨之。夏四月壬申,文襄朝于邺。六月己巳,韩轨等自颍州班师。丁丑,文襄还晋 阳,乃发丧,告喻文武,陈神武遗志。七月戊戌,魏帝诏以文襄为使持节、大丞相、 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文襄启辞位,愿停王爵。壬寅,魏帝...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三十九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二]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阅读全文
帝纪·卷五
李密所败,河内通守孟善谊、武贲郎将王辩、杨威、刘长恭、 梁德、董智通皆死之。庚戌,河阳郡尉独孤武都降于李密。三月丙辰,右屯卫将军 宇文化及杀太上皇于江都宫,右御卫将军独孤盛死之。齐王暕,赵王杲,燕王倓, 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行右翊卫大将军宇文协,金紫光禄大... 阅读全文
帝纪·卷四
炀帝下
八年春正月辛巳,大军集于涿郡。以兵部尚书段文振为左候卫大将军。壬午, 下诏曰:
天地大德,降繁霜于秋令;圣哲至仁,著甲兵于刑典。故知造化之有肃杀,... 阅读全文
志·卷十七
五行上
《易》以八卦定吉凶,则庖牺所以称圣也。《书》以九畴论休咎,则大禹所以 为明也。《春秋》以灾祥验行事,则仲尼所以垂法也。天道以星象示废兴,则甘、 石所以先知也。是以祥符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