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卷四十五
欧阳修尝谓开河如放火,不开如失火,与其劳人,不如勿开。"安石曰:"劳人以除害,所谓毒天下之民而从之者。"帝乃许春首兴工,而赏怀信以度僧牒十五道,公义与堂除;以杷法下北京,令虞部员外郎、都大提举大名府界金堤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 阅读全文
志·卷五十一
欧阳修纂集散失,命官设局,主《通礼》而记其变,及《新礼》以类相从,为一百卷,赐名《太常因革礼》,异于旧者盖十三四焉。
熙宁十年,礼院取庆历以后奉祀制度,别定《祀仪》,其一留中,其二付有司。知谏院黄履言:"郊祀礼乐,未合古制,请命有... 阅读全文
志·卷六十
欧阳修等曰:"古者宗庙之制,皆一帝一后。后世有以子贵者,始著并祔之文,其不当祔者,则有别庙之祭。本朝禘祫,乃以别庙之后列于配后之下,非惟于古无文,于今又四不可。淑德,太宗之元配,列于元德之下;章怀,真宗之元配,列于章懿之下,一也。升祔之后,统以帝乐;... 阅读全文
志·卷六十二
◎礼十二(吉礼十二)
○后庙 景灵宫 神御殿 功臣配侑 群臣家庙
后庙之制。建隆三年,追册会稽郡夫人贺氏曰孝惠皇后,止就陵所置祠殿奉安神主,荐常馔,不设牙盘... 阅读全文
志·卷一百零七
欧阳修篆文八字。至哲宗立,亦作焉,其文并同。
绍圣三年,咸阳县民段义得古玉印,自言于河南乡刘银村修舍,掘地得之,有光照室。四年,上之,诏礼部、御史台以下参验。无符元年三月,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及讲议官十三员奏:
按所献玉玺,... 阅读全文
志·卷一百一十七
欧阳修曰:"今取材路狭,馆阁止用选人编校书籍,故进用稍迟。"上曰:"卿等各举数人,虽亲戚世家勿避。"于是宰相琦、公亮,参知政事修、概各荐五人,未及试,神宗登极,先召十人试以诗赋,而开封府界提点陈汝义别以奏封称旨预试。于是... 阅读全文
志·卷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
○赞引 导从 赐 食邑 实封 使职 宫观 赠官 叙封 致仕 荫补
赞引
旧中书门下、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并绯衣双引,仍传... 阅读全文
志·卷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 和籴 漕运)
布帛 宋承前代之制,调绢、绸、绢、布、丝、绵以供军须,又就所产折科、和市。其纤丽之物,则在京有绫锦院,西京、真定、青益梓州场院主织锦绮、鹿胎、透...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欧阳修又言之,召为国子直讲,皆不拜。
已而福建提刑王陶言其为妻林氏所讼,因诋烈贪诈,乞夺所受恩。司马光为谏官,率同列争曰:"臣等每患士无名检,故举烈以厉风俗。烈平生操守,出于诚实,虽有迂阔不合中道,犹为守节之士,当保而全之。若夫妇...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二百二十三
欧阳修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隶诸军,有辄私入其家者。"置不问。
明年,拜武宁军节度使,代李用和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万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