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九十九
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大忠数与素、颍...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
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存在三馆历年,不少贬以干进。尝召见便殿,累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零一
梁焘 王岩叟 郑雍 孙永
梁焘,字况之,郓州须城人。父蒨,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焘以蒨任,为太庙斋郎。举进士中第,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判明州,检详枢密五房文字。
列传·卷一百零二
王安石及其子弟,时论鄙之。然工於文辞,为流辈推许。景灵宫作神御十一殿,夜传诏草《上梁文》,迟明,上之。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宁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零三
王安石早与觉善,骤引用之,将援以为助。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
青苗法行...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零四
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零五
王安石《字说》,招诸生训之,次升作而曰:"丞相岂秦学邪?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为李斯解事,非秦学而何?"坐屏斥。既而第进士,知安丘县。转运使吴居厚以聚敛进,檄尉罔征税于远郊,得农家败絮,捕送县,次升纵遣之。居厚怒,将被以文法,会御史中丞黄履荐...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零六
王安石。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齐、晋...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零七
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讨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帝之初政,锐欲损革新法之害民,曾布始以为然,已乃密陈绍述之说。帝不能决,以...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零九
苗授(子履)王君万(子赡)张守约 王文郁 周永清 刘绍能 王光祖李浩 和斌(子诜)刘仲武 曲珍 刘阒 郭成 贾岩 张整 张蕴 王恩杨应询 赵隆
苗授,字授之,潞州人。父京,庆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