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古籍 / 作者 / 诗文

本纪·卷四十六

苏轼、朱熹 后人,贤者能者,各上其名录用。癸丑,吕文德言京湖制、帅、策应三司官属,乞 推恩。诏各进一秩。庚申,吏部侍郎李常上七事,曰崇廉耻、严乡举、择守令、黜 贪污、谳疑狱、任儒师、修役法。

  冬十月壬申,减四川州县盐酒课,始自景定四年正月... 阅读全文

志·卷四十五

  ◎河渠二

  ○黄河中

  熙宁四年七月辛卯,北京新堤第四、第五埽决,漂溺馆陶、永济、清阳以北,遣茂则乘驿相视。八月,河溢澶州曹村,十月,溢卫州王供。时新堤凡六埽,... 阅读全文

志·卷五十

苏轼奏谓:"杭之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食。今湖狭水浅,六井尽坏,若二十年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水,其势必耗散。又放水溉田,濒湖千顷,可无凶岁。今虽不及千顷,而下... 阅读全文

志·卷五十三

苏轼复陈合祭六议,令礼官集议以闻。已而下诏依元祐七年故事,合祭天地于南郊,仍罢集议。绍圣元年,以右正言张商英言:"先帝制详定礼文所,谓合祭非古,据经而正之。元祐之臣,乃复行合祭,请再下礼官议。"御史中丞黄履谓:"南郊合祭,因王莽谄... 阅读全文

第四十一回

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 阅读全文

第二十九回

苏轼逃禅来北阁。闻香驻马三家醉,知味停舟十里香。不惜抱琴沽一醉,信知终日卧斜阳。

  那两个挑食担的仆人已先在那里等候。施恩邀武松到里面坐下,仆人已自安下肴馔,将酒来筛。武松道:“不要小盏儿吃。大碗筛来,只斟三碗。”仆人排下大碗,将酒便斟。武松... 阅读全文

© 2018 阿六诗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