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古籍 / 作者 / 诗文

列传·卷一百九十二

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初,蔡确之相也,神宗...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

  ○刘子翚 吕祖谦 蔡元定(子沉) 陆九龄(兄九韶)陆九渊 薛季宣陈傅良 叶适 戴溪 蔡幼学 杨泰之

  刘子翚,字彦冲,赠太师韐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务郎...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九十四

司马光家属皆依冲所,冲抚育之。为光编类《记闻》十卷奏御,请以光之族曾孙宗召主光祀。又尝荐尹焞自代云。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二百零二

  ◎文苑五

  ○梅尧臣 江休复 苏洵 章望之 王逢 孙唐卿(黄庠 杨寘附) 唐庚(史伯虎附) 文同 杨杰 贺铸 刘泾 鲍由 黄伯思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阅读全文

列传·卷八十六

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 阅读全文

列传·卷八十五

司马光行边至河西白草平,数十里无寇迹。是时,知麟州武戡、通判夏倚已筑一堡为候望,又与光议曰:"乘敌去,出不意可更增二堡,以据其地。请还白经略使,益禁兵三千、役兵五百,不过二旬,壁垒可城。然后废横戎、临塞二堡,彻其楼橹,徙其甲兵,以实新堡,列烽燧以通警... 阅读全文

列传·卷八十七

  李清臣 安焘 张璪 蒲宗孟 黄履 蔡挺(兄抗)王韶(子厚 寀)薛向(子嗣昌) 章楶

  李清臣,字邦直,魏人也。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暂经目辄诵,稍能戏为文章。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 阅读全文

列传·卷八十八

  常秩 邓绾(子洵武) 李定 舒 亶 蹇周辅(子序辰) 徐铎 王广渊(弟临)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陈绎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 阅读全文

列传·卷八十九

  任颛 李参 郭申锡 傅求 张景宪 窦卞 张瑰 孙瑜 许遵 卢士宗钱象先 韩璹 杜纯(弟纮) 杜常 谢麟 王宗望 王吉甫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 阅读全文

列传·卷九十一

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师中言时政得失,又自称荐曰:"天生微臣,盖为圣世,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诸。"吕惠卿易攵其语,以为罔上,遂贬和州团练副使安置。还右司郎中,卒,年六十六。

  师中始仕州县,邸状报包拯参知政事,或云朝廷自此多... 阅读全文

© 2018 阿六诗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