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卷三
张齐贤议以为不可,因曰:“古者有天下者 事七世,而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世不迁。至祫祭,则毁庙皆以昭穆合 食于太祖。商祖玄王,周祖后稷,其世数远,而迁庙之主皆出太祖后。故合食之序, 尊卑不差。汉以高皇帝为太祖,而太上皇不在合食之列,为其尊于太祖也。魏以... 阅读全文
志·卷四十八
艺文二
乙部史录,其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伪史类,四曰杂史类, 五曰起居注类,六曰故事类,七曰职官类,八曰杂传记类,九曰仪注类,十曰刑法 类,十一曰目录类,十二曰...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
郎余令,定州新乐人。祖颖,字楚之,与兄蔚之俱有名。隋大业中,为尚书民 曹朗,蔚之位左丞。炀帝语称“二郎”。武德时,楚之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李 纲、陈叔达定律令。持节谕... 阅读全文
本纪·卷六
张齐贤、参知政 事李沆并平章事,李至为武胜军节度使。己丑,参知政事温仲舒罢为礼部尚书,枢 密副使夏侯峤罢为户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以枢密副使向敏中为兵部侍郎、参知 政事,翰林学士杨砺、宋湜并为枢密副使。丙午,许群臣著述诣阁献,令两制铨简。
... 阅读全文
本纪·卷四
○太宗一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即位之二年改今讳,宣祖 第三子也,母曰昭宪皇后杜氏。初,后梦神人捧日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于浚仪 官舍。是夜,赤光上腾... 阅读全文
本纪·卷五
张齐贤为给事中、知代州。 癸巳,阶州福津县有大山飞来,自龙帝峡壅江水逆流,坏民田数百里。甲午,诏改 陈王元祐为元僖,韩王元休为元侃,冀王元隽为元份。
八月丁酉朔,以王沔、张宏并为枢密副使。丁未,大雨,遣使祷岳渎,至夕雨 止。剑州民饥,遣使... 阅读全文
本纪·卷七
张齐贤为兵部尚书。冀、益、黎、雅州地震。
三月,威虏军守将破契丹于长城口,追北过阳山,斩获甚众。柳谷川蕃部入寇、 麟,府击败之,擒千余人。己亥,皇太后崩。辛丑,群臣三上表请听政,不允。乙 巳,李沆等诣宫门,见帝毁瘠过甚,退上五表求见,言西... 阅读全文
本纪·卷八
张齐贤见于汜水顿。陈尧叟献白鹿。辛丑,陈幄殿于訾村, 望拜诸陵。甲辰,至慈涧顿,赐道傍耕民茶荈。
二月戊申,赐扈驾诸军缗钱。华州献芝草。东京狱空。壬子,出潼关,渡渭河, 遣近臣祠西岳。癸丑,次河中府。丁巳,黄云随天书辇。次宝鼎县奉祗宫。戊... 阅读全文
志·卷四十四
张齐贤乘传诣白马津,用太牢加璧以祭。十二月,滑州言决河塞,群臣称贺。
九年春,滑州复言房村河决,帝曰:"近以河决韩村,发民治堤不成,安可重困吾民,当以诸军代之。"乃发卒五万,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领其役,又命翰林学士宋... 阅读全文
志·卷五十五
张齐贤诣白马津,以一太牢沈祠加璧。自是,凡河决溢、修塞皆致祭。秘书监李至言:"按五郊迎气之日,皆祭逐方岳镇、海渎。自兵乱后,有不在封域者,遂阙其祭。国家克复四方,间虽奉诏特祭,未著常祀。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祭于所隶之州,长史以次为献官。"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