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四十
杨士奇亦以为言,乃免贺如智议。
十四年诏吏部、翰林院择耆儒侍太孙。士奇及蹇义首荐智。太子曰:“吾尝举李继鼎,大误,悔无及。智诚端士,然老矣。”士奇顿首言:“智起家学官,明理守正。虽耄,精神未衰。廷臣中老成正大,无逾智者。”是日午朝,帝顾太子...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三十九
杨士奇第一。士奇由是知名。
成祖入京师,录中朝奸臣二十九人,紞与焉。以茹瑺言,宥仍故职。无何,帝临朝而叹,咎建文时之改官制者。乃令紞及户部尚书王钝解职务,月给半俸,居京师。紞惧,自经于吏部后堂,妻子相率投池中死。
紞在吏... 阅读全文
列传·卷四十三
杨士奇。士奇曰:“上以古贤人待君也。”禄拊心曰;“禄安敢望前贤,然敢不勉图报上恩万一。”其年六月有疾,召还。逾月卒。赠鄞国公,谥忠武。
禄有勇而好谋,谋定后战,战必胜。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善抚士卒,同甘苦,人乐为用。“靖难”诸功臣,张玉、朱... 阅读全文
列传·卷四十二
杨士奇服如帝。帝叹曰:“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益见亲重。寻命知经筵事,监修《实录》。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事平,加禄三百石。辅威名益盛,而... 阅读全文
列传·卷四十五
杨士奇言恐琎不足当之,宜妙择大臣通经术知今古者,帝乃止。逾年,卒为尚书。谕以吕蒙正夹袋,虞允文材馆录故事。琎由是留意人才。识进士李贤辅相器,授吏部主事,后果为名相。时外官九年考满,部民走阙下乞留,辄增秩复任。琎虑有妄者,请覆实。从之。
琎虽... 阅读全文
列传·卷四十六
杨士奇、杨荣荐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命察诸御史不称者黜之,御史有缺,举送吏部补选。佐视事,即奏黜严暟、杨居正等二十人,谪辽东各卫为吏,降八人,罢三人;而举进士邓棨、国子生程富、谒选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五十一
杨士奇卧病,英宗遣使询人才,士奇举绍等五人以对。土木之败,京师戒严,朝士多遣家南徙。绍曰:“主辱臣死,奚以家为?”卒不遣。累迁翰林学士。以李贤、王翱荐,擢礼部侍郎。成化二年以疾求解职。绍好学问,居官刚正有器局,能奖掖后进。其卒也,帝深惜之。
...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五十五
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 阅读全文
列传·卷四十九
周新 李昌祺(萧省身) 陈士启 应履平 林硕 况钟(朱胜) 陈本深(罗以礼 莫愚 赵泰) 彭勖(孙鼎) 夏时 黄润玉 杨瓒(王懋 叶锡赵亮) 刘实 陈选 夏寅 陈壮 张昺 宋端仪
列传·卷五十
尹昌隆 耿通(陈谔) 戴纶(林长懋) 陈祚(郭循) 刘球(子钺釪)陈鉴(何观) 钟同(孟玘 杨集) 章纶(子玄应) 廖庄 倪敬(盛灊等) 杨瑄(子源 盛颙等)
尹昌隆,字彦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