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衮 古籍 / 作者 / 诗文

本纪·卷十六

常衮课奴率师自毛母国岭入,林牙高九、裨将大匡逸等率师鼓山岭入。闰月未至挞离河,不遇敌而还。以是月会于弘怕只岭,驼马死者甚众。”驻跸辽河。十一月辛卯朔,以皇侄宗范为归德军节度使,北府宰相萧孝穆南京留守,封燕王,南京留守韩制心南院大王、兵马都总管,仇正燕京转运使。... 阅读全文

本纪·卷二十九

常衮耶律谛里姑、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四军太师萧斡将所部兵追之。及诸闾山县,诸将议曰:“主上信萧奉先言,奉先视吾辈蔑如也。余睹乃宗室豪俊,常不肯为奉先下。若擒余睹,他日吾党皆余睹也!不若纵之。”还,即绐曰:“追袭不及。”奉先既见余睹之亡,恐后日诸校亦叛,遂劝骤加... 阅读全文

志·卷三

常衮各二员。圣宗合奥里、梅只、堕瑰三部为一;特置二克部以足六部之数。奚王和朔奴讨兀惹,败绩,籍六部隶北府。

  突吕不室韦部。本名大、小二黄室韦户。太祖为达马狘沙里,以计降之,乃置为二部。隶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戍泰州东北。

<... 阅读全文

志·卷十六

常衮,有二宰相,又有吐里太尉,有奚六部汉军详稳,有奚拽刺详稳,有先离挞览官。

  已上四大王府,为大部族。

  品部

  楮特部

  乌隗部

  突吕不部

  突举... 阅读全文

志·卷十五

  ◎百官志一

  官生于职,职沿于事,而名加之。后世沿名,不究其实。吏部,一太宰也,为大司徒,为尚书,为中书,为门下;兵部,一司马也,为大司马,为太尉,为枢密使。沿古官名,分今之职事...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三十二

常衮耶律谛里姑、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四军太师萧干追捕甚急。至闾山,及之。诸将议曰:“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睹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睹矣。不如纵之。”还,绐云追袭不及。

  余睹既入女直,为其国前锋,引娄室孛堇兵攻陷州... 阅读全文

列传·卷四十六

常衮:官名。掌遥辇部族户籍等事;奚六部常衮掌奚之族属。

  諲歙:渤海国主名。

  克释鲁:克,官名。释鲁,人名。后克朗、克台哂仿此。

  乌鲁古、阿里只:太祖及述律后受諲歙降时所乘二马名也,因赐諲歙夫妇以为名。... 阅读全文

列传·卷十五

常衮,诰命大常衮班在酋长左右,副常衮总知酋长五房族属,二宰相匡辅酋长,建明善事。今宰相职如故,二常衮别无所掌,乞依旧制。”从之。十二年秋,迁都部署,伐兀惹。驻于铁骊,秣马数月,进至兀惹城。利其俘掠,请降不许,令急攻之。城中大恐,皆殊死战。和朔奴知不能克,从副部...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五十

  李德辉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指德辉谓其家人曰:“吾为吏,治狱不任苛刻,人蒙吾力者众,天或报之,是儿其大吾门乎!”及卒,德辉号恸如成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 阅读全文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常衮所嫉,除楚州刺史。未行,改丰、朗二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又改授杭州,所至称理。兴元初,征赴行在,迁左散骑常侍,寻除陕府长史,充(“充”原作“先”,据唐书一三○泌传改。)陕虢防御使。陈许戍卒三千,自京西逃归,至陕州界,泌潜师险隘,尽破之。又开三门陆运一十八里... 阅读全文

© 2018 阿六诗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