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隐逸中
○王樵 张愈 黄晞 周启明 代渊 陈烈 孙侔 刘易 姜潜 连庶 章詧 俞汝尚 阳孝本 邓考甫 宇文之邵 吴瑛 松江渔翁 杜生 顺昌山人南安翁 张举
...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二百三十
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进上章乞正确罪。诏确具析,确自辩甚悉。安世等又言确罪状著明,何待具析,此乃大臣委曲为之地耳。遂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宰相范纯仁、左丞王存坐廉前出语救确,御史李常、盛陶、翟恩、赵挺之、王彭年...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二百三十一
范祖禹论京不可用,乃改江、淮、荆、浙发运使,又改知扬州。历郓、永兴军,迁龙图阁直学士,复知成都。
绍圣初,入权户部尚书。章惇复变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京谓惇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惇然之,雇役遂定。差雇两...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范祖禹、黄庭坚、秦观为之,窜易增减,诬毁先烈,愿明正国典。"又言:"苏轼贪鄙狂悖,无事君之义,尝议罪抵死,先帝赦之,敢以怨忿形于诏诰,丑诋厚诬。策试馆职,至及王莽、曹操之事,方异意之臣,分据要略,而轼问及此,传之四方,忠义之士,为之寒心扼腕...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一十
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又言:"愿陛下无忘元祐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其观望捭阖,以险语激怒当世,概类此。
惇、焘交恶,商英欲助惇,求所以倾焘者。阳翟民盖氏养子渐,先为祖...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一十四
范祖禹封还之,以谓正宜阔略不问,以活百姓。易遂言:"轼顷在扬州题诗,以奉先帝遗诏为'闻好语';草《吕大防制》云'民亦劳止',引周厉王诗以比熙宁、元丰之政。弟辙蚤应制科试,文缪不应格,幸而滥进,与轼昔皆诽怨先帝,无人臣礼。"至指李林甫、杨国忠... 阅读全文
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范祖禹以为其失在于不能坚守以待援。今四方之兵不日云集,陛下奈何轻举以蹈明皇之覆辙乎?"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顾纲曰:"朕今为卿留。治兵御敌之事,专责之卿,勿... 阅读全文
列传·卷四十四
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仍曰太祖虽有尊号,太宗未尝受也。”行简乞不拘对偶,引祖禹以微见其意。从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
改顺天军节...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二百零三
◎文苑六
○黄庭坚 晁补之(弟咏之)秦观 张耒 陈师道 李廌 刘恕 王无咎蔡肇 李格非 吕南公 郭祥正 米芾 刘诜 倪涛 李公麟 周邦彦 朱长文刘弇
黄庭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