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宜
项羽力能率从六国,如秦之势,则不能矣。故立六国于陈涉,所谓多己之党,而益秦弊也。且陈涉未能专天下之土也,所谓取非其有,以德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也。立六国于汉王,所谓割己之有,而以资敌,设虚名而受实祸也。此事同而形异者也。)
七国时,秦王谓... 阅读全文
水火
项羽闻之,谓其大司马曹咎曰:“谨守城皋,即汉挑战,慎勿与战。”汉果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孙子曰:“廉洁,可辱也。”)大司马怒,渡汜水(音凡)。卒半渡,汉击,大破之。此欲战无附于水势也。
故知水火之变,可以制胜,其来久矣。秦人毒泾上流... 阅读全文
势略
项羽有拔山之力,空泣虞姬;田横有负海之强,终然刎颈。
故曰:战胜之威,人百其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永挫折也。言人气伤,虽有百万之众,无益于用也。)。故“水之弱,至于漂石”,此势略之要也。
攻心
项羽走,刘琨吹葭胡人散。攻心之计,非一途也。)。
卷三·君臣鉴戒
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又微子,骨肉也,受茅土于宋;箕子,良臣也,陈《洪范》于周,仲尼称其仁,莫有非之者。《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 阅读全文
卷五·论诚信
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卷一·武职
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大将曰干城,武士曰武弁。都督称为大镇国,总兵称为大总戎。都阃即是都司,参戎即是参将。千户有户侯之仰,百... 阅读全文
卷二·张良无后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即解而东归矣。良有养虎自遗患之语,劝王回军追羽而灭之。此其事固不止于杀降也,其无后宜哉! ... 阅读全文
卷七·佐命元臣
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进韩信为大将,使当一面,定魏、赵、燕、齐、高祖得颛心与楚角,无此顾忧;且死,引曹参代已,而画一之法成;约三章以蠲秦暴,拊百姓以申汉德。... 阅读全文
卷九·楚怀王
项羽军,自将之,羽不敢争。见宋义论兵事,即以为上将军,而羽乃为次将。择诸将入关,羽怨秦,奋势愿与沛公西,王以羽慓悍祸贼,不许,独遣沛公,羽不敢违。及秦既亡,羽使人还报王,王曰:“如约。”令沛公王关中。此数者,皆能自制命,非碌碌孱主受令于强臣者,故终不能全于项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