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纪·隋纪二
刘孝孙及冀州秀才刘焯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等,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委官入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较短长。直太史勃海张... 阅读全文
宋纪·宋纪六十九
刘孝孙言:“于此见陛下宽仁爱民之至。”安石曰:“孝孙称颂此事,以为圣政,臣愚窃谓此乃圣政之阙也。”自是诸州上供藨席、黄芦之类,悉令计直,从民愿者市之以给用。寻改在京市易务为都提举市易司,秦凤、两浙、滁州、成都、广州、郓州六市易司皆隶焉。
... 阅读全文
志·卷十二
刘孝孙、张孟宾二人,同知历事。孟宾受业于 张子信,并弃旧事,更制新法。又有赵道严,准晷影之长短,定日行之进退,更造 盈缩,以求亏食之期。刘孝孙以百一十九为章,八千四十七为纪,九百六十六为岁 余,甲子为上元,命日度起虚中。张孟宾以六百一十九为章,四万八1千九百为... 阅读全文
志·卷十五
天文中
○二十八舍
东方:角二星,为天阙,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 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 阅读全文
志·卷十四
天文上
若夫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依分野而命国,体众星而效官,动必顺时, 教不违物,故能成变化之道,合阴阳之妙。爰在庖牺,仰观俯察,谓以天之七曜、 二十八星,周于穹圆之度... 阅读全文
列传·卷五十九
江淹 任昉 王僧孺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 淹少孤贫,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爲人,不事章句之学,留 情于文章。早爲高平檀超所知,常升以上席,甚加... 阅读全文
刘孝孙舆棺而恸哭,俾诸后学,益用为疑。以 臣折衷,无如旧法。
高祖受隋禅,傅仁均首陈七事,言戊寅岁时正得上元之首,宜定新历,以符禅 代,由是造《戊寅历》。祖孝孙、李淳风立理驳之,仁均条答甚详,故法行于贞观 之世。高宗时,太史奏旧历加时浸差... 阅读全文
志·卷二十七
经籍下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
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
列传·卷二十二
刘孝孙 李玄道 李守素附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内史侍郎世基弟也。祖检,梁始兴王谘议; 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俱有重名。叔父寄,陈中书侍郎,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 曰伯施。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余... 阅读全文
刘孝孙旧议参之,其大最疏于淳风。然更相出入,其 有所中,淳风亦不能逾之。今所记者,善为所较也。
《戊寅历》上元戊寅岁至武德九年丙戌,积十六万四千三百四十八算外。
章岁六百七十六。亦名行分法。章闰二百四十九。章月八千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