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宋纪一百十五
晏敦复权尚书吏部侍郎。
丁丑,帝御舟发平江府,晚,泊吴江县。
戊寅,命祠部员外郎兼权太常少卿张铢奉太庙神主自海道至临安府,令本府饬同文馆安奉;其景灵宫神御祭享事,令温州能判权管。
御舟宿平望镇。... 阅读全文
宋纪·宋纪一百十七
晏敦复,并试吏部侍郎;祉仍兼都督行府参议军事。
庚辰,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发荆南,以所部八字军万人赴行在,统制官焦文通、备将赵撙等皆从焉。
是月,淮南宣抚使刘光世克寿春府。
八月,己亥,吉州万... 阅读全文
宋纪·宋纪一百二十一
起著雍敦牂十月,尽屠维协哈五月,凡八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冬,十月,甲寅朔,金以御前管句契丹文字李德... 阅读全文
宋纪·宋纪一百二十
晏敦复退而有忧色。
己亥,制授故南平王李阳焕嗣子天祚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封交趾郡王,其阶、勋及检校官、宪衔、食邑、功号,皆如阳焕初封故事。
辛丑,太常少卿苏符言:“景灵宫神御见在温州,将来四孟朝献,请比附国朝谅阴... 阅读全文
宋纪·宋纪一百二十七
晏敦复卒于明州。
方议和之始,敦复力抵屈己之非。秦桧使人啖以利曰:“公若曲从,两地旦夕可至。”敦复曰:“吾终不以身计而误国家;况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复言。”桧卒不能屈。帝尝面谕曰:“卿鲠尚直言,无所间辟,可谓无忝尔祖矣。”
宋纪·宋纪一百四十四
晏敦复、王俣、刘宁止、胡交修、梁汝嘉、张致远、硃震、任申先、何、杨晨、庄必强、李弼直,皆在其义悉合于礼。时臣叔父涣任将作监丞,奏陈益力,据引《诗》、《礼》正文,乞酌汉太公立庙万年、南顿君立庙章陵故事,别建一庙,安奉僖、顺、翼、宣四祖,禘、祫、烝、尝,并行特祀... 阅读全文
晏
晏敦复:字景初(1120-1191),晏殊曾孙,宋代临川文港沙河村(分属进贤县)人。少就学于程颐。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土。初任御史台检法官。绍兴元年,由礼部郎迁吏部郎。。因事件右丞相吕颐浩,贬为贵溪知县。后改临江军通判。不久,复召为吏部郎,转左司谏... 阅读全文
本纪·卷二十九
晏敦复、魏矼、曾开、李弥逊、尹 焞、梁汝嘉、楼炤、苏符、薛徽言、御史方廷实皆言不可。甲辰,王庶罢。辛亥, 以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直谏,斥和议,除名、昭州编管。壬子。改差监广州都盐 仓。十二月甲寅,以赵鼎为醴泉观使。乙卯,以宗正少卿冯楫为国信计议副使。己 未,以... 阅读全文
志·卷二十
晏敦复言:"果、遂饥民未苏,不宜导谀。"坐黜爵。七年夏,钦、廉、邕州饥。九年,江东西、浙东饥,米斗千钱,饶、信州尤甚。十年,浙东、江南荐饥,人食草木。十一年,京西、淮南饥。十八年冬,浙东、江、淮郡国多饥,绍兴尤甚。民之仰哺于官者二十八万六千... 阅读全文
志·卷一百一十一
◎选举四(铨法上)
太祖设官分职,多袭五代之制,稍损益之。凡入仕,有贡举、奏荫、摄署、流外、从军五等。吏部铨惟注拟州县官、幕职,两京诸司六品以下官皆无选;文臣少卿、监以上中书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