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唐纪八
起柔兆阉茂九月,尽著雍困敦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
◎ 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
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 阅读全文
唐纪·唐纪十
杜正伦曰:“朕年十八,犹在民间,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及居大位,区处世务,犹有差失。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子好嬉戏,颇亏礼法,志宁与右庶子孔颖达数直谏,上闻而嘉之,各赐金一斤,帛五百匹。 工部尚书... 阅读全文
唐纪·唐纪九
杜正伦于掖庭西门简出之,前后所出三千馀人。 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壬申,以前司农卿窦静为夏州都督。... 阅读全文
唐纪·唐纪十三
趣昭阳单阏四月,尽旃蒙大荒落五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
◎ 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六四三年
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 阅读全文
唐纪·唐纪十六
杜正伦为黄门侍郎、同三品。 夏,四月,壬子,矩州人谢无灵举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讨平之。 己未,上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曰:‘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衣... 阅读全文
本纪·卷二
太宗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 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高 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 阅读全文
本纪·卷三
杜正伦、绵州 刺史刘德威、黄门侍郎赵弘智使于四方,观省风俗。
二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丙午,赐天下酺三日。三月庚辰,幸九成宫。五月 辛未朔,日有蚀之。丁丑,上初服翼善冠,贵臣服进德冠。七月,始以云麾将军阶 为从三品。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 阅读全文
本纪·卷四
高宗上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顺圣长孙皇后。以 贞观二年六月,生于东宫之丽正殿。五年,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幼而岐 嶷端审,宽仁孝友。初授《... 阅读全文
志·卷一
杜正伦李义 府、中书侍郎李友益、黄门侍郎刘祥道许圉师、太子宾客许敬宗、太常少卿韦琨、 太学博士史道玄、符玺郎孔志约、太常博士萧,楚才孙自觉贺纪等重加缉定,勒成 一百三十卷。至显庆三年奏上之,增损旧礼,并与令式参会改定,高宗自为之序。 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其所... 阅读全文
志·卷三
杜正伦行太山上七十二帝坛迹。是年两河水潦,其事乃寝。 至十一年,群臣复劝封山,始议其礼。于是国子博士刘伯庄、睦州刺史徐令言等, 各上封祀之事,互设疑议,所见不同。多言新礼中封禅仪注,简略未周。太宗敕秘 书少监颜思古、谏议大夫硃子奢等,与四方名儒博物之士参议得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