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

陆贽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所,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诗3首。有《陆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另有《陆氏集验方》50卷。 ► 5篇诗文

复制

陆贽个人成就

思想

政治思想

  治乱由人,不在天命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山河破碎,战火纷飞。到德宗时出现了一派萧条破败的气象,田园荒芜,人烟断绝。

  “四海骚然,靡有宁处”。泾原兵变后,长安失守,国难益重。但唐德宗在谈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时却说:“此亦天命,非由人事。”针对德宗的这种“国家兴衰皆由天命”的错误思想,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

展开阅读全文 ∨

陆贽人物评价

  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政治家,陆贽的政治遭遇是很不理想的。他的政治才能没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这是有其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的。首先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使他难以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取得显著成效。从整个历史趋势来看唐朝已经由盛而衰,安史之乱后的分裂混乱状态,到德宗时已持续了二三十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病入膏盲,积重难返,非一般改良所能解决。

  其次,唐德宗有时虽能采用陆贽的建议,但总的来说,他对于陆贽的许多重要主张“虽嘉之”而“不能用”,“爱重其言”而“不从”,有时“虽貌从”而“心颇不悦”

展开阅读全文 ∨

陆贽逸闻趣事

  陆贽执政时,怀疑驾部员外郎李吉甫结交朋党,将他贬为明州长史。后来陆贽遭到裴延龄的构陷排挤,被贬忠州。裴延龄欲加害陆贽,便起用李吉甫为忠州刺史,陆贽的兄弟门人为此担忧不已。李吉甫却不记前仇,以对待宰相的礼节对待陆贽,与他相处甚欢。陆贽起初感到羞愧恐惧,后来逐渐与李吉甫结为至交。

1
陆贽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赋得御园芳草

唐代陆贽

阴阴御园里,瑶草日光长。靃靡含烟雾,依稀带夕阳。
雨馀荑更密,风暖蕙初香。拥杖缘驰道,乘舆入建章。
湿烟摇不散,细影乱无行。恒恐韶光晚,何人辨早芳。
复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禁中春松

唐代陆贽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雨露恩偏近,阳和色更浓。
高枝分晓日,虚吹杂宵钟。香助炉烟远,形疑盖影重。
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倘得回天眷,全胜老碧峰。
复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

唐代陆贽

南宫闻古乐,拂曙听初惊。烟霭遥迷处,丝桐暗辨名。
节随新律改,声带绪风轻。合雅将移俗,同和自感情。
远音兼晓漏,馀响过春城。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
复制
© 2018 阿六诗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