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新安(今安徽黄山休宁)人。字仲材,号遂谷。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癸亥八月十三日,卒于明皇天宝八年(750年),与夫人朱氏合葬休宁石叶山(后改名凤凰山)。神龙二年(706)三月,加谟去世,病中少微,闻讯大恸,赋诗哀惮,不久亦卒。与加谟、谷倚,皆以文词著称,誉为“北京三杰”。少微所作《崇福寺钟铭》,尤为时人所推重。著录有集十卷,已散佚。《全唐文》收录其《为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等六篇文。《全唐诗》收录其《哭富加谟》、《长门怨》、《古意》等诗六首。 ► 9篇诗文
“富吴体”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式散文文体,由初唐文士富嘉谟、吴少微在晋阳为官时所创。富嘉谟,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以进士入仕。武后圣历年间,武则天令张昌宗“尽收天下文词之士”修撰大型类书《三教珠英》,富嘉谟参与了该书的编撰。长安年间(公元701至704年)富嘉谟出任北都晋阳尉,后入朝为左台监察御史,不久病逝。身后留有文集五卷,今佚。《全唐文》存其文四篇。
吴少微,新安(安徽歙县)人,与富嘉谟同时,“亦举进士,累至晋阳尉”,后入朝,官拜右台监察御史。富吴二人在晋阳为官
吴义方在唐初以博学闻名,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讲字于新安歙州(今安徽休宁),吴义方也参加了这一盛会,由于喜爱当地的山水之美,遂举家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迁居于此。至此,祯字宗始祖吴猛的一支后裔由江西豫章迁入新安歙州。吴义方娶程氏,生3子,长子吴太微、次子吴少微、三子吴宝微。次子吴少微,字促材,号迁谷,嗣圣元年(公元684年)进士,授晋阳尉,累官至左台监察御史。史载吴少微以文学见长,与富嘉谟、魏谷倚并称“北京三杰”。当时天下文人撰写文章皆以徐、庾为宗,文风浮俚不竞,唯独吴少微、
茗洲是研究徽学的人绕不过去的一个弯,因为这里有一本《茗洲吴氏家典》,《家典》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徽州休宁吴氏家族编著的一部礼书,就是这样一部乡野里的《家典》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外学者在研究。
茗洲吴氏是唐代左台御史吴少微的后裔,被称左台吴氏。吴少微,字楚材,号迁谷,嗣圣元年(公元684年)进士,授晋阳尉,累官至左台监察御史。一说吴少微的父亲吴义方由豫章迁新安。贞观十四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讲